本篇文章1148字,读完约3分钟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传承国学经典,王武东和妻子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创办了小筛义学补习班。 他们以学堂为家,12年搬了15次家。 虽然很摇滚,但是看到更多的孩子爱上国学,王武东和妻子觉得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
辞去职工夫妇职务走公益传播国学之路
王武东的父母都是高中员工,他从小在校园里长大,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国学经典更让他着迷。 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随身携带《论语》、《中庸》、《老子》等国学经典小册子,找空读。
后来,他当了老师,遇到了志趣相同的恋人陈易。 两个年轻人总是向往带着一群孩子朗诵国学经典片段。
2004年的一天,王武东在家看电视,被电视节目吸引了。 节目介绍的是外国的一个孩子正在接受国学教育。 王武东说,看到周围更多的孩子接受填鸭式教育,忽视了中国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他感到很痛心。 国学兼修,不仅可以启蒙,还可以从小养育孩子的孝老爱亲、尊师重教、隐忍、耐心等品行。 王武东说,当时,脑海中突然萌生了创办义学补习班的想法。
王武东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的很大支持。 开补习班需要地点和时间,夫妻二人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仅存9万元的积蓄,在肥西路的平房开了一间小筛义学补习班,免费教孩子国学经典,开始公益传授国学之路。
为了梦想12年搬家了15次
创办补习班之初,条件艰苦,困难重重。
王武东还记得。 当时,整个教室有几张桌子,几张长椅。 挂在墙上的孔子像是唯一的装饰。 每天傍晚5点半左右,小筛义学塾里坐着3至10岁的孩子。 每个孩子进屋后先向老师鞠躬90度,并郑重向老师问好! 其他孩子静静地坐在补习班的桌子前,关注着墙上孔子的画像,跟着他和妻子,默念着儒家经典《弟弟子规》等古文经典。
之后的几年,随着学生的增加,场地不足,教师也不足。 王武东要多次找地方,让孩子们学习足够的空间,便宜点。 为了节约开支,夫妻两人的生活也很艰苦。 补习班开办的地方,家所在的地方,12年搬了15次家。
走上正轨,接受国学教育的孩子越来越多
年左右,王武东尝试了完善的补习班教育模式:夫子厅、读经教室、瑜伽古琴武术场、成人读书堂、书法教室… … 看到夫妻两人的支持,很多热心的人向补习班伸出了援助之手,志愿者和志愿者也一点一点地来教。
对于所有的捐赠,王武东表示感谢。 小筛的义学塾门口挂有财务收支表,明确显示了当月获得的捐款和捐款的去向。 ‘ 是一项小筛子或公益事业,公众有权知道自己捐赠的最终走向。 王武东说。
小筛子义学塾的设置是让课程循环4年,从4年到5年间,孩子会背诵约10万字的古代文化经典。 通过耳濡目染以前传入国学,可以让孩子理解礼仪,孝顺父母,培养良好的心性。 王武东说,未来他希望接受国学文化教育的孩子不断增加。
通讯员刘亚萍合肥晚报合肥城市网记者刘晓平文/图
标题:【要闻】夫妻俩辞职创办“义学私塾”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12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