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78字,读完约9分钟

合肥在线信(合公新记者韦韬)你缺钱,我借钱给你你没钱,我却介绍别人继续借钱。 不能还钱的&hellip … 看起来到处都是为你着想,但背后满满的夹克。 签订空白合同,设立霸王条款,层层介绍租赁。 … 借几千块钱才几个月就得还几十万。 日前,合肥警方从一般举报开始,解决多起套贷涉黑涉案,打掉10名涉嫌诈骗的套贷团伙,逮捕100多人,依法对37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签订空白合同,设定霸王条款

今年3月,住在合肥市包河区的陈先生接到电话,询问他是否自称重信零用贷企业的客户经理借钱。 正好小陈那段时间资金周转困难,应对方要求准备了身份证等相关资料,如约来到庐阳区北一环的办公楼之一的办公室。 接待她的顾客经理简要地审查了陈先生的资料,说:“以你的条件,我们只能借7000美元。” 虽然借款金额比较小,但是需要钱的陈先生同意借钱。

顾客管理员拿出一份空白合同,让陈先生签字,我也有点怀疑。 他们说这是&lsquo。 行规,我也没怎么想就同意了。 后来,她在空白的借款协议书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当陈先生拿到钱的时候,一个数到5700元。 据对方透露,这1300元是企业扣除的保证金等相关费用,也是一种管制。 同时,对方要求这7000元借款分30周偿还,8周后即使不一次性提前还债,逾期每天也要加总额5%的逾期费等附加条款。 陈先生需要钱,但不顾那么多,拿了5700元就离开了。

贷款企业贯通,按层介绍转贷

两周后,陈先生手头的资金更加紧张,还没有达到这家企业的周还款额。 那时,企业业务员告诉她想一个办法,做陈先生的介绍人,介绍她向另一家贷款企业借过桥资金垫底。

很快,陈先生被带到了这座办公楼的另一家零用贷款企业,和以前一样,签订了空白的借款合同,借了8000元,扣除了相关费用,实际得到了6500元,分20周偿还一次,8周后重复了一次

之后,陈先生一次通过企业业务员的介绍,从下一家企业借钱继续偿还上一笔债务。

到6月为止,短短3个月,她从50多个零贷企业借了62座桥来偿还资金,5000多块钱的债被层层介绍借走,本金、利息已经达到60多万元。 她从家里取出30万美元用于还款,但仍欠贷款企业30万元,而且还款额每天都在增加,她无法偿还。 此时,贷款企业突然停止了其他贷款的介绍。

此后,零用贷企业每天都以电话骚扰、威胁、堵洞、刷漆等多种方式向陈先生及其挚友借钱。 6月8日,受不了的她向庐阳公安局报案。

警方迅速收到网络,涉案金额在2000万以上。

接到举报后,庐阳公安分局民警展开初步调查,发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诈骗案,而是多家零用贷企业暗中打通,关系复杂,且涉案人员众多,是典型的套贷案。

警察局刑侦部门随后抽调精干警力设立专案组,一边详细探访房地产保安,一边给借款人员化妆,以需要贷款为名进入企业了解情况。 经过近半个月的周密侦查,弄清了这笔套现贷款的基本情况,共有10家涉案企业分布在办公楼的不同楼层,涉案人员达100多人。

7月9日,网络采集条件成熟,专责小组制定周密方案集中统一逮捕。 7月10日10点左右,90名民警被分成多个逮捕小组,穿着便服潜入了这座办公楼。 全体逮捕者就位后,现场指挥一声令下,按小组统一实施逮捕。 当场逮捕10名零用贷企业133名相关人员,现场查获相关借款协议书300余份,现金100余万元,相关手机123部,涉及金额达2000多万。

组织结构严密,岗位分工确定

事务警察表示,为了达到不断介绍债务的目的,他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非法利益。 相关企业规模不大,员工3到10人,但麻雀虽小肝胆俱全,组织结构十分严密。 各企业有企业负责人、股东、财务负责人、防风负责人、业务员(顾客经理)、法务负责人(催收负责人)等部门。

不同岗位分工确定,负责人、股东主要集资,招聘员工的财务人员主要负责企业放贷业务、利润核算等相关会计的风控人员主要负责借款人身份、家庭新闻等情况的核查,欠款较多, 对无力偿还的人进行风险控制的业务员首先联系借款人,销售贷款业务,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作为贷款人介绍人的法务负责人首要负责催债。

负债无法偿还负债的人

为了避免风险,他们每次都把借款金额控制在1~2万之间。 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涉案企业的岗位从来不挂企业招牌,半年左右就换工作。

据嫌疑人介绍,他们分别加入多个微信集团,企业负责人通过各种渠道获取需要钱的借款人的新闻,发送到微信集团,然后业务员跟进,业务员打电话向借款人销售贷款业务

他们通常只选择有民间借贷或零贷借贷经验的借款人借钱,但固定员工、有技能的人、借款经验或信用高的借款人,他们被称为白户,考虑对这些借款人借钱。 嫌疑人认为这些借款人重视信用,征信良好,有还款能力,他们基本上不会违约,有时会提前还款,企业无法获得越来越多的高利润利润和违约金。 据他们说,我们不在乎借款人是否有无偿还款能力,只关注借款能力。 只要借款人借入,他们就贷款,越没有偿还能力,他们就越愿意贷款。

取得 借款人 报纸、法务非法催收

借款人表明借款意向后,业务员邀请其会面,在约定地点接待后,将该准顾客推送给风挡员。 管理者对借款人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简要审查(所谓审查不过是一种样子)。 审核稿件后,要求借款人签订空白借款协议、租房协议、开锁协议等各种霸王协议,扣除服务费、材料费、访问费等各种名义费用的约20%-25%,并告知可以分20~30周偿还,但需6~8周 借款人违约时,违约金每天累计5%,最后以企业负责人或股东个体的名义注销。 为了下一步顺利催债,风控员在借款人首次借款时,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借款人的地址、家庭新闻,甚至亲戚朋友的各种消息,为后期催债做铺垫。 受害者陈先生就这样一步步地给零贷企业让路。

因为这样的借款条件,在顾客借款后,每天都会出现资金不足,经常被催债,分分钟就能借到的情况。 而且,只要顾客有借款能力,对应的业务员和以前的介绍人在顾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很快就会联系下一家商务企业的借款,变得容易借钱,一旦顾客的借款达到本人和家庭的接受界限点,所有企业都会拒绝贷款,以前的零售额。

到这个时候累积的巨额债务像滚雪球一样巨大,借款人根本无法承受。 随后,最后一批贷款企业的专业法务人员登场,借款人拿着当初自己签名并盖章的空白借款合同(合同中按照企业预设增加了各种霸王条款),来到借款人家里算账。 为了达到追踪的目的,他们使用跟踪、恐吓、威胁、堵眼睛、刷油漆、给亲戚朋友打恐吓电话等各种非法手段逼债。 给借款人及其亲友带来麻烦,他们拿着事先制作的各种证据向法院起诉,打着法律的幌子非法侵占借款人的财产。

大量证据表明,这些零贷企业有确定的组织、领导、骨干成员、常规成员,层次分明、分工确定,有完善的管理规定和解处分分配办法,是组织的犯罪行为。

他们的犯罪手段被掩盖了,很多受害者在借款期间受骗,没有意识到自己被诈骗,后悔到被逼债的时候,多个家庭负债累累,破裂,家人亲属每天生活在被催债的恐慌中,社会危害性极大。

目前,该案已对37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调查中。

警方认为,套现贷款是新的违法犯罪,犯罪嫌疑人利用贷款需要钱的心理,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一系列环节,通过签订空白合同、虚增借款金额等手段,将原有的几千元借款,通过各种手段,达到几万、几十万

大多数市民群众需要钱时,最好先向朋友和家人寻求资助。 也可以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申请贷款。 万一需要向小额贷款企业借款的话,在借款之前一定要认识到贷款企业的资质。 在贷款过程中,合同应当如实记入实际借款金额、实际约定的利息,不得订立含有高额罚款、利滚利、质押租赁权等霸王条款的借款合同,不落入套现贷款陷阱。 并且,贷款人留下借款证据资料,一旦发现遭遇套现贷款,应立即向警方求助。

骗局:六种典型手段必须警惕

公安机关通过对近年来侦查的诸多案件进行梳理,总结出了目前非法集资的6种典型手段。

1、假借民间银行的名义,发起国家支持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政策,谎称获得或申请民间银行牌照,以虚构民间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2、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义进行非法集资,首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出虚假理财产品,二是虚构借款人,以提供借款担保的名义非法吸收资金。

3、在境外投资、高新技术开发的旗帜下,虚假或虚构的国际知名企业设立网站,在网上发布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高新技术开发等新闻,约定虚假股票上市增值前景或高额预期收益,欺骗大众并被指定个人

4 .打着养老的旗号,一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共同安养为名义,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吸引力诱饵,引导老年大众投资。 二是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分发礼物的方法,吸引老年人群众投入资金。

5 .以高价回购收藏为名义非法集资。 声称有巨大的上涨空间,以不值钱或廉价的纪念币、纪念币、邮票等所谓收藏为工具,约定在约定的时间高价回购,让大众购买,携款潜逃。

6 .借P2P名义非法集资。 即应用网络金融创新的概念,设立p2p网络贷款平台,以高利为吸引力诱饵,采用虚构借款人和资金用途,通过发布虚假招标新闻等手段吸收公共资金,突然关闭网站或

防止:不能三次考虑认识非法筹资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抵制各种诱惑,提高识别能力,不三不四,远离非法集资,防范投资风险,不要进入集资陷阱。

三见:看是否取得工商营业执照2看是否取得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三会、政府金融办理)的批准文件,在理财产品其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只有工商营业执照,没有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文件,不能销售理财产品。 3将资金投入行业,看是否安全可靠。

想想看:你是否真的了解这个产品和市场的行情。 二、考虑理财产品是否符合市场经营规律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是否抗风险。

3 .没有风险,不要盲目相信高收益的承诺。 这些推广往往是非法的虚假广告。 2不要盲目相信熟人的介绍、专家的推荐。 他们也可能是非法集资的骗子。 3不要受高利诱惑盲目投资。 高利的资金来源是投资者自身提供的本金,很可能没有可持续性。

标题:【要闻】合肥一栋楼藏着10个“套路贷”涉嫌诈骗企业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7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