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06字,读完约9分钟
12月18日,全省科技创新盛典将在合肥开幕。 在安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科技创新成果展上,合肥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将集中亮相,展现合肥创新快速发展的改革历史。
改革开放40年也是合肥创新迅速发展的40年。
从无名江淮小邑到创建创新之都,合肥绝对是黑马,在科技成果方面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创造,备受全国、世界的瞩目。
随着一批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全面启动,一批重大前沿和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合肥创新引领科技创新,城市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不断增长。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合肥改革重新出发,全力建设国际影响较大的创新之都。
江淮小邑起源于几个铁匠
合肥是一个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一个刚解放不久,还只有5平方公里、5万人的小镇。 文学作品中说,到了晚上,隐约听到南淞河铁匠的铁锤声。 也有印象认为当时的合肥是5平方公里、5条道路、5盏路灯、3个铁匠。
然而,在历史长河中,长期默默无闻、默默无闻、缺乏先天特征的中部城市,如今强劲而快速的发展势头爆发,迅速崛起的合肥以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速度引起了众多关注。
为什么? 答案当然是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市致力于科技创新,成为创新型城市,在这期间经过几次变化,快速发展的定位越来越高端,快速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四十八年前,合肥人敞开心扉迎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向南迁往合肥,使合肥获得冲击尖端科技的科教资源。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国家支持内地建设、科研机构布局调整等政策的实施,合肥抓住机遇,努力将中科院合肥分院及电气集团38所、16所、43所等多家科研院所搬迁至合肥。 水泥院、化三院、通用机械院等多家中央下属研究机构在合肥扎根迅速发展。
这些国内外知名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为合肥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就是说,合肥在科技创新中进行的一系列基础性和长期性布局,为改革开放后合肥强调提供了引领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
敞开的合肥剑是指创新之都
在安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科技创新成果展上,十大展厅中的大厅以大屏幕、墙面灯箱等形式展示了安徽科技创新的历史和成果,其中合肥的历史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堆积一公里才一千公里。
从原江淮小邑至今踏上创建创新之都的新征程,是合肥几十年来厚积薄发、引领科技创新、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不断绽放、高端产业集群竞争崛起的必由之路。
1978年至2003年,随着科教资源的凝聚和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发挥,合肥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术,一批科技创新载体在这一阶段初步确立。
在此期间,1999年,合肥与北京、成都、西安一起被明确为国家四大科教基地。 2001年,合肥市被正式接纳为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 2003年,原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及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固体物理研究所合并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从2004年到2004年,合肥进入了科技创新试点的探索阶段。 2004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合肥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年,合肥成为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明确的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
年9月,合肥被明确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进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合肥与南京、杭州一起,列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 年6月,国家批准在合肥、芜湖、蚌埠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年1月,合肥批准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这是继上海张江之后全国第二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年12月,中共合肥市委11届5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合肥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19大精神,加快创建国际影响较大创新之都的决定》,正式列入创新之都。
年6月,合肥成为g60科创走廊节点城市。
年10月,合肥滨湖科学城(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正式挂牌,全面展开国际影响较大的创新之都建设。
… …
当前,合肥不仅要在科技创新方面继续突破,还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科技、产业、文化等方面的竞争与合作,建设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和谐升级版创新型城市,具有国际影响
许多第一号技术的成果
相继诞生
将创新变成一种气质融入城市,从内到外散发出强大的快速发展动力和活力。 合肥从制造走向智造,科技创新展现出领导者的身影。
高分五号卫星载荷、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east全超导核聚变装置模型… … 这次展览会将展示来自科学岛的多件展品。
科学岛是合肥的科技网红。 不久前的11月,一条信息引起各方关注:我国大科学装置人工太阳,实现了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等许多重大突破。
这几条顽固的科技信息背后有着重大的科学意义。
人工太阳东方超环( east )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其科学目标是使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条件下像太阳一样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持续的清洁能源。 此次成果的取得,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清洁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方向正确的话,就不怕路的艰辛和遥远。 从合肥的科技创新之路来看,许多具有领先意义的科技成果在肥料上层出不穷。
潘建伟团队取得了许多世界领先的量子通信成果,将实现世界第一个洲际量子通信。
汽车变速器、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将打破海外垄断。
江淮汽车首次推出自主开发液冷技术,实现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技术的重大突破,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科大讯飞和哈工大的联合实验室再次登顶斯坦福大学发起的机器阅读理解行业权威评估
中国声谷形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到应用的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链,去年产值超过500亿元。
目前,合肥形成了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创意文化6大产业集群,年产值平均增长近20%,培育了具有创新能力的先锋兵公司。
创新森林吸引
凤凰交错
在这次展会上,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企业将带上自己的展品量子芯片和量子测量仪。
今年26岁的孙伟成是这位执行董事。 和他的年龄一样,这家企业的迅速发展方向同样是新的量子计算机的开发、宣传和应用,努力成为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导者。
9年前,孙伟成还是中科大的一年级学生。 本科毕业后,他进入中科院量子新闻实验室,研究方向是量子新闻。 年9月,本源量子企业成立。 该企业由中科院量子新闻实验室博士团队组建,是国内首家以量子计算机研发和应用为主要业务的初创型企业。
合肥对我们的创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我们提供了岗位等支持政策,为我们年轻的公司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潜力。 孙伟成说。
储备鱼,活水不断。
在科技创新支持方面,合肥不论项目大小,都致力于为科技创新公司培育成长的沃土,建设良好的快速发展生态,逐渐形成枝叶繁茂的科技森林。
合肥市在全国率先创新科技投入机制。 1+3+5政策体系,即推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规定、三个管理办法和五个具体政策。 支援方法将通过基金、转账补全、财政金融产品和事后奖补全等多种投入方法,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跟进,发挥财政资金扩大的效果。
目前,合肥市设立了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投资进入并设立了集成电路等多种创业投资基金,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引导政府资金,形成了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和投融资保证体系。
在推进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合肥市聚焦体制改革,共同推进科技、产业、资金、人才政策,在全国率先改革科技投入体制,逐年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构建具合肥特色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形成创新资源条壁垒,产业创新技术开发成果。
梧桐上凤凰栖,养人合肥让创新人才找到自己的舞台。
被称为世外桃源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虽然不是安徽人的哈佛八剑客,但相继在这里安家。 哈佛医学院博士后王俊峰表示,好的前景和好的平台最吸引他。 一句话,合肥是引起人才的强磁场。 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青松这样说道。
目前,合肥拥有大学60所,在校生60多万人,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400家,合肥已有各类人才173.3万人,其中两院院士108人。
崇尚创新的城市,必然是开放的城市。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上,展望新时期,合肥将逐步发挥国家创新战术平台的叠加效应,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推进经济快速质量转型、效率转型、动力转型,使合肥成为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策源地,
标题:【要闻】昔日“江淮小邑”如今剑指“革新之都”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5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