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1字,读完约4分钟
合肥在线新闻(记者黄炜·李磊文/摄)作为安徽创新馆开馆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的重头戏之一,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对接路演(第二届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会)于4月24日下午在安徽创新馆3号馆举行。 现场9个代表项目进行了集中路演,为促进大院的较大科技成果与资本对接,搭建了科技与资本交流平台。
pid =“id _视频_容器_ 52858907839098175”[/p ] (函数( ) { var选项= {“自动播放”:“1号”
新型仿生机器人有望代替天然木材
当天下午2时,中国科技大学俞书宏教授率先向大家介绍了高性能仿生工程材料项目情况,高性能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纳米复合涂层材料的研究涉及材料科学前沿行业,代表了材料科学最活跃的方面,是材料科学最先进的快速发展方向之一,也是经济、社会
多年来,俞书宏带队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仿生机器人,其中包括新型仿生机器人,具有轻型、高强度、耐腐蚀、隔热防火等优点,有望替代天然木材,实现严酷或极端条件下的应用。 据悉,这些新型复合材料展示了在航空航天、轻工建材、电子封装、医用复合材料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前景。
本研究小组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年首届安徽省创新竞争奖牌,年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功奖,获中国专利58项。 俞书宏表示,希望面向国家重大、急需的仿生工程材料,为安徽省战术型新型产业、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服务。
解决淮河沿线粮食作物涝灾难题
淮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约1.2亿亩,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灾害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面广、频发的洪涝灾害长时间困扰着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增产潜力的提高。 安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副院长说应付权。
对比淮地区作物洪涝灾害存在的突出问题,该校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农田快速排水工程技术和标准,创新了改土增渗降渗技术。 克服了作物抗旱减灾机制及抗性评价方法的瓶颈,创新了玉米和小麦抗旱关键技术。 创新了重灾行蓄水区首个旱稻-小麦结构减灾新模式和旱稻机直播简化栽培技术淮河三大粮食作物水淹灾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建立了周年大面积稳产增效技术新模式。
这一成果沿着淮主要粮食作物抗旱、稳产的增长潜力提供了系统化处理方案,引领了水淹灾区机械化、良种化、轻简化、标准化综合减灾的新方向,获得了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三年技术应用1.47亿亩,小麦玉米增产555.9万吨,增效137.01亿元,为淮河经济带建设和脱贫提供科技支持。
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以满足肿瘤患者的需要
路演现场,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汪电雷阐述了项目的研究背景、文案和成果。 癌症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抗癌药物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由于抗肿瘤药物的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大,影响药物的疗效。 汪电雷介绍说,由于肿瘤化疗耐药的存在,化疗无效或疗效逐渐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有必要开发新药物来满足肿瘤患者的需要。
该小组经过多年努力,根据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挑选了一批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的中药活性小分子(如新藤黄酸、大黄酸等),研制出了设计和靶向型好、毒性低、生物利用度高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中药在抗肿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中寻找具有抗肿瘤新药或先导化合物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创制新药的重要研究方向。 汪电雷说,中药活性小分子是新药开发依赖的新先导化合物的源泉,以中药活性小分子为先导化合物,结合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和代谢研究,进而进行结构修饰和类似物的合成,提高药效,降低毒性,成为新药创制的重要途径。
标题:【要闻】9个项目路演 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在革新馆现场对接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