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84字,读完约9分钟

据中国之声《中广情报》报道,生活中,许多市民曾接到陌生电话,询问是否需要房屋买卖和理财指控等,称未来这些骚扰电话可能会大幅减少。 安徽最新规定:出卖个人隐私最高罚款50万元。

刚买了新房,装饰企业就打来推销电话。 孩子一接到学校年龄培训机构的邀请电话就来。 我刚在网上订购的。 第二天,可能会收到无货退款的诈骗电话。 因为预约的航班没有起飞,所以退款诈骗电话会继续。 现在,林总的骚扰、诈骗电话可以说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不厌烦。 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公民的个人新闻被严重泄露了。

9月30日,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安徽省新闻化促进条例》,根据条例,将获得的新闻出售、披露给他人的,最高将处以50万元罚款。 该条例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出台,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保护公民的隐私,严禁泄露个人新闻。 今后出售个人隐私的人不仅会被没收违法所得,还会被处以巨额罚款。

条例规定,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和掌握公共新闻的其他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新闻的丢失、泄露、损坏和篡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获取、披露、销售收集的新闻,也不得以其他非法方式向他人提供获取的新闻。

违者责令公安机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以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新闻泄露、垃圾邮件、销售电话… … 尽管日夜骚扰新闻不断,市民对此深表厌恶。 9月27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审议了《安徽省新闻化条例(草案编制修改二稿)》。 条例规定倒卖个人新闻行为,最高罚款50万。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不真实的消息,个人有权要求删改

条例规定:国家机关应当按照一个数据的来源和谁采集、谁更新、谁负责的大致情况,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新闻资源的采集、维护、更新、管理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共享,不重复多头 其他单位和个人收集新闻,必须经收集者同意,证明新闻的采用目的、方法和范围… …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获取、披露、销售收集的新闻,也不得以其他非法方式向他人提供获取的新闻。

新闻服务提供商发布的新闻必须合法、真实,不得制作、复制、传播、传播含有法律、法规禁止的复印件的新闻。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要求收集、录用其新闻的单位和个人,有权修改、删除与之相关的不实新闻。

倒卖个人新闻,最高罚款50万

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和其他掌握公共新闻的机构,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新闻丢失、泄露、损坏和篡改。 非法取得、公开或者向他人提供其他非法取得的新闻的,公安机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 单位处以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个体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另外,新闻互联网和新闻系统所属单位、运行维护单位应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明确本单位新闻互联网和新闻系统的安全等级,进行相应的新闻安全系统建设,并报公安机关备案。 未按要求办理安全保护等级备案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修改,给予警告。 逾期不改正的,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市场星报)

央视调查个人新闻泄露:控诉旺盛的新闻层层倒卖

刚买了新房,装饰企业就打来推销电话。 孩子一接到学校年龄培训机构的邀请电话就来。 我刚在网上订购的。 第二天,可能会收到无货退款的诈骗电话。 因为预约的航班没有起飞,所以退款诈骗电话会继续。 现在,林总的骚扰、诈骗电话可以说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不厌烦。 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公民的个人新闻被严重泄露了。

那么,谁在随意侵犯我们的个人新闻呢? 日前,我们记者深入湖北展开调查,梳理出各类新闻买卖的黑色连锁。

湖北:购买后,接到了大量的装修销售电话

住在湖北十堰的白先生,去年在市区的某个楼盘买了房子。 今年4月家里马上就要开房了。 那个时候,他的手机突然开始接大量的电话。 打电话的不是装修企业,而是销售门窗地板的代理商,最多的一天白先生接了10个电话。

受不了的小白把自己的处境发到网上,很快就和很多有同样经历的网友收集了帖子的回答,到底是谁泄露了小白的房地产新闻? 当地警方打来电话的多家装修企业逐一进行了上门调查,线索最终指向了白先生购买的楼盘销售人员汪某。 向相关当事人询问后,警方透露,汪某在年4月至6月,利用职务之便,收集了上千条业主新闻,销售给装修企业,非法获利2500元。

既然十堰市有销售业绩的售楼人员一个月工资远远超过2500元,汪某为什么要冒着被企业开除的风险销售业主新闻呢? 据汪某介绍,原因是住在装修企业的员工反复没有获利,该员工曾在汪某手里购买过房子,经确认后,直接提出想通过汪某购买业主资料。

这位业务员经常推荐客户给汪某,赢得汪某的信任。

汪某把业主的消息卖给装修企业后,装修企业的业主陈某又把这些消息和手里其他两个楼盘的消息一起发给了朋友段某。 段某还将3个楼盘的价格以200元至700元的不同价格出售给了熊某等10多个与住宅装修相关的企业。

旺盛的市场催生买卖产业链

像汪某泄露自己销售的楼盘业主资料,倒卖业主新闻犯罪冰山一角,在十堰某装修企业电脑上,警方查获十堰城区56个小区业主新闻2万多条,是近年新开设的小区,业主资料为呵呵 进一步调查表明,旺盛的市场诉求是催生个人新闻买卖产业链的重要原因。

据汪某介绍,向他购买业主资料的不仅是陈某的企业,当地大部分装修企业都要向销售人员和房地产企业租赁业主资料,在接待顾客时,他和同事经常会假装看房,实际上可以见到收购新闻的人

曾在装修企业担任营业员的段某也认为,由于装修企业对电话营销的过度信任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各企业在争夺顾客资源方面几乎不择手段。

这种现象也有一些楼宇销售者和房地产商拿着印刷的业主资料直接卖给装修企业,作为打捞销售业主新闻的手段。

学生报纸按层转卖

因为需要生意宣传,买卖公民个人新闻不仅局限于房地产相关领域,在今年十堰警方打击新闻犯罪系列行动的情况下,倒卖学生新闻也令人瞠目结舌。

根据某警察从某培训机构查获的名单,里面的新闻包括学生姓名、学校名称、家长姓名、联系方法等,学生姓名覆盖了十堰市大部分中小学,这些新闻的准确性如何? 记者随民警携名单来到十堰市某中学。

经过员工验证,名单上的消息基本准确,但这么多学生消息是从哪里来的? 据被调查的教育训练机构的负责人简说,他的新闻也是在网上买的。

民警通过循线追踪,发现简某出售学生报纸的马某,初步查明,截至年2月在武汉开班培训学校的马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湖北省各中小学学生报纸数万份。 他通过网络联系,销售十堰籍学生新闻两万五千多条,分别销售给十堰两所教育培训学校法人,获得4000多条非法利润。 马某的新闻来源,据他自己介绍,是从网上购买的,武汉市以外的学生新闻对自己的企业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就去了十堰等培训机构。 新闻来源马氏也可能是在其他培训机构使用后交给他的。 因为在他们的领域,买卖和同业之间交换新闻是已经公开的秘密。

买卖个人新闻承担法律责任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无论是转卖个人新闻的房地产销售人员、装修企业的业主、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所有人在个人新闻被销售后,都只用于电话销售,因此结果并不严重,对是否违法没有明确认识,但法律 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为了致力于保护公民的个人新闻,去年8月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9)大幅修改了侵犯公民个人新闻相关法的条。

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孙明祥:刑法修正案九的首要内容是侵害公民个人报道罪的主体由特别主体变更为普通主体的,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在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报道被出售或者提供的,按照侵害公民个人报道罪的规定予以处分 根据法律规定,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新闻,情节不严重就不能构成该罪,情节严重通常表示大量销售公民个人新闻牟利。

事实上,警方在实际案件中也发现,一些买卖新闻的人本来只用于商业宣传,但在新闻保管不当、多次买卖新闻后,用于诈骗等犯罪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确定犯罪行为,刑法修正案(九)加大了贩卖、非法提供公民个人新闻,非法获取公民个人新闻犯罪的处罚力度。 其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销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新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新闻保护需要司法解释领域的自律性

面对市民个人新闻严重泄露,买卖泛滥,警方着力调查。 它还呼吁尽快作出相关的司法解释。 另外,除了打击外,还必须加强保管市民个人新闻领域的自律。

民警表示,《刑法修正案(九)》审议通过后,警方的打击有了更为确凿的法律依据,但目前相关司法解释尚未出台,故案件在移送起诉时如何认定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确定标准仅供参考

正在等待司法解释出来,目前警方也通过加强对积分领域互联网安全水平的保护,加强保险、房地产、交友网站等领域的自律性,防止新闻泄露。

标题:【要闻】安徽新规:出售个体隐私最高罚款50万元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13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