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线新闻(记者荚妤)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件礼物。 他一生乐于助人,如果能帮助越来越多的人重获生命,那将是最大的幸运,也是对他最好的解释。 4月4日,妻子胡昌云上前参加庆典的亲友们这样说道。 这一天是als患者武建平的二七忌日。 两周前,胡昌云受丈夫生前委托,在中国人体器官捐赠确认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去年合肥市遗体器官捐赠117例
清风送相思树,缅怀小雨。 合肥市大蜀山文化陵园有这样特殊的纪念碑。 上面刻有数百具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名字,也是安徽省第一座遗体捐献者纪念碑。 记者了解到,安徽红十字会明确每年春分为安徽遗体、器官(角膜)捐赠人缅怀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全省各级红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缅怀捐赠人,献出生命,瞻仰他们不朽的灵魂。
捐助者家属缅怀亲人
近年来,安徽省器官捐赠事业得到许多人的支持。 安徽省2000年实现了人体器官捐献100例,遗体捐献121例,角膜捐献195例。 合肥市全年实现了器官捐赠37例、遗体捐赠37例、角膜捐赠43例共117例。
据合肥市红十字会相关人士介绍,去年遗体、器官(角膜)捐赠人创历史新高的一年,3笔捐赠数和总数在全省排名第一,让更多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
注册志愿者的年龄越来越小[/s2/]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身体疼痛的父母,一点也不能损伤,哪怕只差一点,也把捐赠遗体和内脏器官视为大逆不道。 但近年来,更多的人参加了捐赠活动,希望将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留给人类。
许江安是安徽大学的保安,也是遗体、脏器提供志愿者。 作为合肥市第一、目前唯一的全国无偿献血志愿者终身荣誉奖获得者,10年前他已经签署了捐赠志愿书。 2008年,我无意中得知遗体可以捐赠,决心做这件事。 人总会死的,死后也能为医学研究做出贡献,重生成一点点患者,特别是好事件。 许江安说,所以我到处打听,最后找到了安徽省红十字会安医大遗体领取处,办理了捐赠遗体、器官的手续。
遗体提供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以特殊的方式重生,展现出人类的大爱,帮助无数人恢复健康。 很多人不了解他们的行为,家人也反对他们的决定,但捐赠遗体和器官用于科学研究和医疗,是崇尚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而且,虽然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让更多的人明白可以选择生命的厚度。 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内脏器官)器官中心安医大受车站负责人吴连仲告诉记者。
医院内、脏器采集术前工作人员自发集体默哀
据说安徽省于年7月正式开始了人体器官捐赠事业。 迄今为止,安徽医科大学遗体接收所共收到491例遗体捐赠,3792名志愿者被登记注册,志愿者年龄层也面向年轻的80多岁、90多岁。 然而,尽管目前遗体、器官捐赠人数大幅增加,但器官移植和教育等方面的诉求仍存在诸多差距。
在生命的长河中,逝去不是唯一的终点。 遗体,器官捐献者用他们的行动说明,他们是留下希望的英雄。 遗体、器官捐献是一项伟大的人道事业,挽救了晚期疾病患者的生命,保障了人的生命健康,为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爱无语,向遗体、器官捐献者、全体志愿者致敬!
标题:【要闻】器官捐献,在合肥让百余人“重生”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2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