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5字,读完约5分钟

月13日,在安徽省立医院远程医疗中心,普外科专家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协助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会诊。 该院远程系统实现了对19所县市医院的远程会议对接、视频教学,至今已完成各类会议近千例。

近年来,我省采用多种形式建立了城市医学联合体、县域医学联合体、专科医生联合体等,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建立双向转诊平台,为疑难病危重患者提供转诊、住院绿色通道及专家号资源预约等服务。 年来,全省共在2个40个县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覆盖人口2800多万人,县级医院牵手乡镇卫生院实行了基层初诊、双向转诊、急性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机制。 加快城市、城乡、专科医院等多种形式的医学联合体建设,17所省属医院带头与101所县级医院、117所社区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建立合作关系。 (安徽日报记者程兆拍摄报道)

相关信息

县域医共体提高乡村医疗水平[/s2/]

8月6日下午5时左右,安徽省庐江县龙桥中心卫生院收治高危产妇,入院时产妇羊水破溃,胎儿危重,需立即手术。

当时产妇出血比较快,比较着急。 去县城的手术已经来不及了。 龙桥中心卫生院院长汪宣利表示,他们在救治的同时,向医共体上级庐江县人民医院请求支援。

汪宣利所说的医学共同体成立于今年2月,由庐江县人民医院主导,分别组建泥河分院、龙桥分院、该大分院,推进分级诊疗,规范医疗行为,实现资源共享。

接到请求,庐江县人民医院立即安排县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杨晓红等赶到龙桥中心卫生院参与救治。 之后,县医院的第二批医生也紧急赶到。 经过20多名医务人员的努力,产妇生命得到保证,随后被转移到县医院icu病房,目前正在恢复中。

为了实现农村分级诊疗制度,安徽发挥医疗保险资金杠杆作用,整合县、乡、村三级资源,确定三级功能定位,从年开始,选择15个县,建设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共同组成的责任承担、利益共享的县域医疗共同体,医师共体内 年,全省在40个县开展了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

建设县域医共体,安徽的基本办法是县级龙头医院和拟加盟的成员单位建立2到3个县域医共体,县域医共体之间形成横向竞争机制,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自发参与。 根据当地乡镇卫生院的诊疗能力,选定50种左右的常见病,在非急诊情况下留在中心(乡镇)卫生院诊治,上述疾病患者不能转移到县级医院乃至县外医院,县级医院根据自身诊疗能力,选定100种左右的病种,擅自外转, 县级医院对口帮助医生体内的乡镇卫生院,明确了具体易评价的帮助目标,切实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诊疗能力,让患者到乡镇卫生院就诊。

新农合和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对县域医共体按首付总额预算实施包干,向医共体提供合理数量的首付预算,支出基本未弥补,得到其余所有保留。 医共体全面负责本辖区居民当年门诊和住院服务的直接提供、必要的转诊及医疗保险补偿方案规定的费用报销,县外住院患者(包括大病保险享受者)的报销也从总预算中支付。

根据人头总额编制预算的新农合基金在县域医共体三级机构之间建立共同的利益链,抓紧向医共体牵引单位(县级医院)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能力,引导患者在县内住院,减少县外住院人数。 并可积极帮助乡镇卫生院提高诊疗能力,尽量将常见病和慢性病安排到乡镇卫生院诊治。

医共体牵引医院联合编制《乡镇卫生院常见病门诊和住院诊疗规范》和《村卫生室常见病门诊诊疗规范》,全面开展专业对口培训,并定期检查农村医疗机构对规范的落实情况。

医共体县级牵引医院每年至少为管辖所有乡镇卫生院的技术骨干举办两期常见病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诊疗技能培训班。 医共体县级牵引医院还派出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每周定期上班,接受查房带教、学术讲座、带教手术、专业指导、免费培训,赠送大型设备,开设新技术建设特色专科,支持至少一所中心卫生院二级综合医院的创建

医共体县级牵引医院每年至少为村医举办两期免费培训班,首要培训的是慢动作的早期发现、看病指南、生活指导和随访注意技能等。 组织村医免费脱产到县级医院进修农村常见病门诊诊断和治疗技术以及中医药、康复、理疗、眼底检查等专业技术等。

医共体县级牵引医院医生与乡镇卫生院医生及村医结成1+1+1师徒关系,一师对二徒,指导规范阶段性转诊。 另外,县级牵引医院建立了政府微信群,加强了对乡村二级医务人员的在线指导。

随着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合作更加深入、比较有效,安徽的乡村医疗水平逐渐提高。 (经济日报记者文晶通讯员冯立中)

标题:【要闻】安徽已有40个县启动“县域医共体”试点 覆盖2800多万人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14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