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21字,读完约12分钟
12月23日,国务院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十三五规划崛起批准》(以下称为“规划”),中部地区将迎来新的政策利益期。 数据显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年末人口3.6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6.5%。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9日在北京举行发布会上表示,年中部六省城市化率为51.2%,低于全国约5个百分点,处于城市化中期高速发展阶段,人口相对密集,大量农村生活人口需要转移,城市化快速发展基础良好,潜力巨大 特别是中部地区是我海外务工人员的主要流失地,是全国3个1亿城市化战术中实行当地城市化战术的主要区域。
那么,中部地区那些城市的快速发展空间最大? 那些城市将来会成为我国城市化农民工流入的主战场吗? 第一财经研究表明,以中部四虎为代表的省会城市无疑是未来中部地区城市化的第一流入地。 另外,宜昌、襄阳、洛阳、芜湖、九江等一级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空间也很大。
中部四虎
与沿海发达地区不同,在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基本上是省份的单极核心城市,省内最好的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资源集中在省会,在近十年高铁大建设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以省会城市为枢纽展开。
第一财经记者对比近10年35个第一二线城市的经济增长率,发现合肥、长沙和武汉在所有城市中名列前茅,郑州的增长率也比较靠前,太原的增长率相对靠后。
另外,年三分巢湖后,合肥更大了,所以合肥的数据没有可比性。 但合肥仍然是过去十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例如,2006年合肥经济总量居全国第56位,但年在全国上升至第38位的年三分巢湖后,合肥仍在继续快速发展。
从经济总量来看,武汉是中部唯一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长沙、郑州、合肥也进入了gdp5000亿俱乐部。 与此相比,南昌和太原的总量还很小。 武汉、长沙、合肥和郑州不仅增速较快,而且现在的总量也比较大,被誉为中部的四小虎。
的交通特点也是城市对外辐射力的重要体现。 在航空吞吐量方面,武汉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894万,居中部第一位,全国第13位。 长沙紧随其后,位居全国第14位,郑州第17位,太原、南昌、合肥分别位居全国第28位、第31、第35位。
中心城市的规模也是城市辐射力的重要体现。 根据住建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武汉城市人口达到628万,居全国各大城市第7位,在中部各城市中遥遥领先,郑州随后达到403万,长沙、太原、合肥规模相当,均为330万至
从产业来看,上市公司是衡量城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a股上市公司方面,武汉有50家,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十一位。 长沙49家,合肥36家,郑州24家,南昌17家。 武汉和长沙遥遥领先,但几乎没有进入全国前50名。
武汉领导中部地区
从各项重要指标来看,武汉在中部的竞争力和特点居首位。 作为华中地区的中心,武汉集中了中部地区最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资源。 这个公共资源的特点使武汉成为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和辐射力的城市。
相对于武汉近年来的一些变化,其产业结构上的一些变化更值得关注。 由于武汉高等教育的特点,近年来,以光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目前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集了烽火通信、华工科技等30多家上市企业,是我国上市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使武汉成为目前最具产业竞争力的二线城市之一,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武汉名校华中科技大学年研究生毕业质量报告显示,43.5%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湖北。 这也是连续两年在湖北就业的人数超过40%,其中大部分留在武汉。 华南、华东都选择了不到20%。
据在武汉大学工作的周老师介绍,十几二十年前在武汉工作的毕业生大多在体制内,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去公司也是武钢、武船等大企业,但现在留在武汉的毕业生大多在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上市企业上班,收入也很高。
武汉在中部最具竞争力,但之后的长沙、郑州也在一步步追赶。 特别是长沙,在许多重要指标上与武汉相差无几,在人均gdp和人均纯收入方面,长沙超过武汉,居中部第一。 在上市企业中,长沙比武汉少1家,达到49家,但长沙拟上市企业有19家,比武汉多10家。
这几年,长沙的主要产业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医药、汽车等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以装备制造业为例,近年来长沙出现了三一重工、中联、山河智能等国内响当当的装备制造公司。 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于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多用于铁路、公路、机场等的建设,长沙的多个产业满足了这些基础设施的需求。
郑州近年来加快建设机场经济区、郑东新区。 今后五年,郑州要向国家中心城市前进。
特别是郑州所在的河南省,人口规模达到1亿,城市化率比较低,未来在加快该省城市化进程中,除部分人口流向沿海发达地区外,大部分人口必须就近实现城市化。 作为河南单极的核心城市,郑州无疑是该省人口流入的核心。 基于此,未来郑州人口有可能超越武汉,成为巨大城市。
合肥原有的基础薄弱,但十年前合肥是中部6个省会中经济总量最小的。 但是,由于毗邻长三角的地理位置,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较低的综合价格、良好的高等教育资源、安徽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等特点,合肥吸引了美菱等家电巨头,一举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制造业基地,区域经济也迅速发展。
南昌必须努力
与中部四虎相比,其他两个省会南昌和太原略显落后,不仅经济增长率不及上述四大城市,在经济总量、产业竞争力方面也差了不少。
由于历史因素,长江中游一些省份江西经济基础薄弱,城市化水平低,经济体量小。 作为江西的省会,南昌的带动作用也很弱。
在4个省会城市中,南昌经济总量最小,与武汉、长沙和合肥有不小的差距。 南昌年的gdp总量仅为武汉的36.5%、长沙的47%、合肥的70%,相当于4000亿而已。 在人口方面,南昌城区人口不到300万,是中部城区人口最少的省会。
但近年来,南昌壮大了中心城市,推动了整个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 今年6月,江西赣江新区获批,赣江新区范围包括南昌市青山湖区、新区和共青城市、永修县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65平方公里。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耀彬拆除了第一财经,江西要对接长江经济带,需要一个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此次赣江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不仅能促进昌九一体化,还能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个江西快速发展。
比南昌更寂寞的是太原,作为煤炭大省山西的省会,过去十年太原的经济增长率远远不如中部其他几个省会城市,2005年太原的经济总量还比合肥大,但现在太原只是合肥的一半左右。 这个规模甚至不及河南洛阳、湖北宜昌、襄阳。 但是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太原目前也在积极加速转型。
培育二级中心城市
中部六省人口密集,正处于加速城市化的过程中。 与沿海省份有双子星和多子星城市相比,中部省份大多是中心城市,省会。 省会以外的城市和省会有很大的差距。
中部的湖北、安徽、河南等作为人口大省,城市化率很低。 未来这些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光靠一个省会是不够的,如何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一样,拥有越来越多的中心城市是重要的。 是的,中部已经有很多二级中心城市,现在正在成长的过程中。
湖北在培育二级中心城市方面走在前列。 近年来,湖北以宜昌、襄阳为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迅速发展,与武汉相呼应,形成了主二副鼎足的快速发展格局。
从湖北省内来看,武汉市受到鄂东地区最主要的辐射。 襄阳是一座有2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可以迅速发展鄂西北十堰、随州等地区。 宜昌是世界水电之都,具有三峡水电能源的特点,再加上地域特点,可以迅速发展恩施、荆州、荆门地区,这三个城市的辐射区域基本可以覆盖湖北全境。
一主二副的战术,宜昌和襄阳两个城市发展很快。 去年两个城市的gdp双双突破3300亿大关。 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宜昌、襄阳与武汉一起进入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前100名。
安徽省作为历史上四大米市之一的芜湖,迅速发展成为除省会合肥以外的第二大城市,著名汽车公司奇瑞汽车就位于此。 今年年初芜湖轨道交通规划被批准,成为中国内陆省份中第一个结缘城市轨道交通的非省会城市。
同样还有河南洛阳,作为六大古都之一,洛阳也成为内陆省份中第二个被允许维修城市轨道交通的非省会城市。 去年洛阳gdp超过3500亿元,是中部经济总量最大的非省会城市,超过了山西省会太原。 在城市生活人口规模上,年洛阳城镇人口达到253万人,全国排名第31位,排在南宁、福州、南昌、宁波、兰州等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之前。 也就是说,未来在河南,除省会郑州外,洛阳将成为另一个城市化重要的流入地。
另外,江西九江、山西大同、湖南株洲等城市未来的快速发展空间也比较大。 但是,这些城市与省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未来需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培育这些二级中心城市,促进中部地区平衡快速发展。
表1 :过去10年间35个主要城市的gdp增长率
城市
2005
放大率
合肥县
853.57
5660.27
56.3 %
长沙
1520
8510.13
460%
重庆市
3069
15719.72
42%
武汉
2238
10905.6
38.7 %
贵阳
603
2891
37.9 %
南宁县
722.66
3410
37.2 %
西安
1270
5810
35.7 %
成都
2371
10801
35.6 %
天津市
3663.86
16538.19
35.1 %
郑州
1650
7315.2
34.3 %
南京
2413
9720.77
30.3 %
南昌
1007.7
4000
29.7 %
福州
1482
5618.1
27.9 %
昆明
1062
3970
27.4 %
全国
182321
676708
27.1 %
长春
1508.6
5530
26.7 %
大连市
2150
7731.6
260%
苏州
4062.52
14500
25.7 %
深圳市
4926.9
17503
25.5 %
广州市
5115.75
18100
25.3 %
沈阳
2084
7280.5
24.9 %
青岛
2695
9300
24.5 %
杭州
2942.65
10053.58
24.2 %
北京
6814.5
29.6
23.7 %
佛山
2379.8
8003.92
23.6 %
厦门
1029
3466
23.6 %
宁波
2446
8011.5
28%
济南县
1876.5
6100.23
25%
哈尔滨市
1830
5751.2
21.4 %
太原
895
2735
20.5 %
无锡
2805
8518.26
20.4 %
石家庄市
1852
5440.6
19.4 %
温州
1600
4619.84
18.9 %
东莞
2182
6275
18.8 %
上海
9143.95
24964.99
17.3 %
表2 :中部6个省会主城区人口数据
城市
主要城市人口(万人)
全国排名
武汉
628.52
7
郑州
403.25
15
长沙
348.46
20
太原
340
21
合肥县
330.7
23
南昌
245.83
33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表3中部地区部分次中心城市年gdp和人均gdp
城市
年gdp (亿元)
人均年平均gdp (元)
宜昌
3384.8
82360
襄阳县
3382.1
60244
洛阳
3508.8
52036
芜湖县
2457.32
67592
株洲
2335.1
58363
九江市
1902.68
39505
标题:【要闻】新一轮中部崛起,武汉长沙郑州合肥谁领衔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1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