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98字,读完约6分钟

曾经有蓝藻、水体臭味的湖泊,现在呈现出水面清澈、睡莲盛开的新景象。 整修后的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湖成为水鸟的栖息地。

在实施环巢湖生态治理与修复项目中,我市广泛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生态效益逐渐显现。

水环境治理创造生态湖泊

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东麓,南湖碧波荡漾。 沿着湖边的小路走进去,道路两旁的树林茂密,呈现出美丽的湖光山色。 在水面中央自然形成的两个岛上,种植着鸟类喜食的浆果类,是南北各种水鸟的栖息地。

在未治理之前,南湖水质属劣ⅴ类,蓝藻大面积爆炸,水华现象严重,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生态联系受到严重破坏。 水体基本上失去娱乐、生态功能。 市林业和园林局规划处负责人朱广平做了如下陈述。

转折发生在年5月1日,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作为我市环巢湖流域治理一期的设计变更副本,也是我市黑臭水体治理的要点项目,是水环境生态修复、污染防治工程、绿化的提高。

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生态目标是恢复水域和陆域植物生境,增加植物种类,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实现水体生态多样化,形成具有鸟类观赏和保护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逐步发挥城市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基本生态功能。

生态修复攻防战

南湖治理完成后,水质达标,水体生态自净化功能也有了很大提高。 在这里,利用滨水景观带融合陆域景观和水域景观,整理动植物生长环境,完善步道、厕所、座位长椅、垃圾桶、导游卡等便民设施,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

许多在柏堰湖湿地公园散步的市民发现,不仅鹭、鸭子等水鸟成群结队,而且海鸥经常划过水面… … 年,这个富营养化严重的人工湖被列入环巢湖生态保护修复二期工程,治理后建立了健康生态系统,提高了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使湖区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

湿地公园的建设,大大增强了生态环境的修复能力。 市环湖负责人介绍,二期工程共建设三汊河生态湿地、乌河湿地等56片湿地5919亩,改造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等湿地15000多亩。 三期将新建派河河口湿地、东大圩湿地等湿地,提高环巢湖地区的生态修复功能。

生态修复同样不可缺少植树造林绿化。 合肥持续实施森林生长工程,开展水源生态林建设和巢湖岸林建设,近4年造林累计超过100万亩,城镇绿化超过5000万平方米。

海绵城市建设的一大步

在南湖治理过程中,结合湿地泡沫、氧化塘、生态植草沟、旱溪等渗透、蓄水、网络、海绵城市理念,发挥滨软管的生态调节功能,为湖体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下游董铺水库生活用水水源的质量提供保障。

海绵城市的概念开始为人所知。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降雨时城市可以吸收、积累、渗透、净化雨水。 有条件释放和利用缺水时积累的水,丰富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生态功能。

《合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30年)》已经完成初稿,首要目的是综合处理城市水生态问题,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作为安徽省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之一,我市已经明确了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少荃湖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蜀山领域、经济开发区、肥西县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了第一批示范区,积极开展试点建设。

海绵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行业,是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的基础技术。 行业专家表示,试点区域可以逐步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工作,推进污染防治、污染控制工程,建立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开发和改造城市建筑物、道路、绿化带、停车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储存雨水的生态功能。

·; 本报记者苏晓琼·;   

相关信息:合肥海绵城市建设路径炉

黑臭水体经过治理后,异味得以消除,变得清澈,成为天鹅、红嘴鸥等候鸟迁徙路线中的休息地,生态效应首次显现… … 并且,为了综合处理城市水生态问题,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合肥已经开始编制《合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30年)》,未来将根据规划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

黑臭水体清澈

治标之前,大蜀山森林公园南湖水质属劣ⅴ类,蓝藻大面积暴发,水华现象严重,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水体北侧藻类、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死亡后出现腐烂、恶臭现象,水体已基本丧失娱乐、生态功能。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规划处副处长朱广平告诉记者,如今,大蜀山南湖水清澈,水面中间自然形成的两个岛屿,从南到北成为各种鸟类青睐的栖息地。 另外,在省住建厅公布的年度安徽科技计划项目目录中,去年5月开工的大蜀山森林公园南湖水环境综合管理工程取得了成功。

据悉,合肥市大蜀山森林公园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是合肥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重点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93亩,水面约70亩,主要有水环境生态修复、污染防治工程、绿化提高、附属工程,总投资约4071万元。

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生态目标是恢复水域和陆域植物生境,增加植物种类,抑制单一特征物种,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实现水体生态多样化,保存南侧和湖泊两个岛屿的土著水生植物和生境条件,栽培鸟类喜食浆果类植物,具有鸟类观赏和保护的特色

因地制宜,明确海绵城市的建设路径[/s2/]

独特的、位于大蜀山西南角的柏堰湖区域面积约2500亩,其中湖体水面面积约1050亩,属于巢湖支流派的河流水域。 1957年冬季人工发掘,随着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周边工业污染日益严重,水质越来越差,年被列入环巢湖生态保护修复二期工程。

经过建设,合肥已经完成了湖体水面水环境治理,利用微生物试剂进行底质消毒和改良,建立了沉水植物净化、滨湖带净化、鱼类控制、底栖动物控制四个子系统,形成了纯生态水体原位净化系统,湖区新生态 目前,随机检测的水质指标均达4种水,湖水清澈,成为天鹅、海鸥等候鸟迁徙路线中的休息地,生态效益首次显现。

据悉,为了综合处理城市水生态问题,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合肥开始编制《合肥市海绵城市特别计划(-2030年)》,目前已完成初稿。 分析了合肥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诉求,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确定了规划区近、长期满足海绵城市要求的面积和比例。 充分利用渗透、滞涨、储蓄、上网、使用、排污六字方针,因地制宜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调控要求,提出规划管理措施,提出相关专项规划联系的建议。

(合肥晚报)

标题:【要闻】构筑“海绵城市”,助力城市生态修复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1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