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形状呈饼式结构,类似中国古代的和氏壁。 其价值不是城市所能衡量的,而是人类最终处理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部件之一。

9月20日下午,iter计划在合肥开展极速场6号超导线圈交付和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开工活动。 负责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开发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第一个大型超导磁铁线圈极向场6号线圈(简称: pf6线圈)的竣工交付。

这座合肥造和氏墙即将开始航运到法国iter现场,为人类实现核聚变处理能源问题打上合肥制造的烙印。

帮助人类最终处理能源和环境问题

从外形上看,这是精致的大型工业艺术品pf6线圈呈饼式结构,外形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和氏壁。 该线圈缠绕使用的铌钛超导导体长约13.5公斤,总重量400吨,相当于两架波音747飞机的重量。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pf6线圈位于iter实验堆超导磁体底部,是必须首先安装的超重要大型线圈大部件,由9个绕组组成的双饼结构线圈本体(铌钛超导导体)和一系列支撑附件。

与和氏墙的价值不同,这个大对象的价值并不体现在城市中,而是帮助人类处理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部件之一。

pf6线圈是国际上研制成功的重量最大、难度最大的超导磁铁,储能是我国east装置最大极向场磁铁的60倍,其正常运行决定着能否点亮等离子体,维持等离子体的稳定燃烧,也是决定iter装置运行成败的最重要因素

iter计划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的简称,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多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之一,由中国和欧盟、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等7个国家共同实施,30多个国家共同合作,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问题、环境

核聚变凭借资源无限、清洁环保、不产生高放射性核废料等优点,是目前公认的最终处理人类社会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人类未来理想的新能源。 该负责人解释说,iter计划的目的是建设核反应堆核聚变装置,验证核聚变发电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可行性,是实现未来商业融合能源的重要一步。

打破国外的技术壁垒

生产设备实现全国产化

处理能源和环境问题是科学家们追求的梦想,但要实现这个梦想并不容易。

记者了解到,为了圆满完成pf6线圈的生产制造任务,等离子站pf6项目团队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相继克服了许多核心技术难题。

特别是为了满足超导线圈绝缘体的耐低温、耐辐射、耐高压及高力学性能的诉求,线圈绕组必须保证在工艺解决后,其中没有异物、气泡及裂纹等缺陷。 据负责人介绍,通过两年多的科学研究,pf6团队顺利完成了9个双饼和1个实验双饼的绝缘浇注工作,掌握了这一核心技术,完美实现了零缺陷的既定技术目标。

pf6线圈的成功制造不仅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该行业的技术壁垒,而且生产设备实现了全国产化。 该负责人介绍,还迅速发展和完善了超导磁体制造的标准和相关规范,先后培养了10项专业标准,为我国未来聚变堆标准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今后进一步扩大中欧核聚变能源行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成功案例。

王天昊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蒋瑜香/文高勇/图

标题:【要闻】合肥造“和氏璧”助力处理能源问题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