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2025年7月),科创板迎来开市六周年。作为首批登陆科创板的生物科技企业,华熙生物用六年时间诠释了“硬核科技”企业的成长逻辑。从引领透明质酸的产业化变革,到合成生物全产业链的构建,再到“健康是文明”理念的提出,这家企业的发展轨迹折射出中国生物科技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六载淬炼,华熙生物已然成为生物科技企业的“中国力量”。
科创板的制度创新为华熙生物提供了关键支撑。2019年,华熙生物通过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成功上市,成为资本市场支持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的标杆。截至2023年,华熙生物累计研发投入超30亿元,申请专利908项(含发明专利716项),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完整技术链条。这种“研发投入-技术转化-市场验证”的闭环,正是科创板支持科技创新初心的最佳注脚。
正如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裁赵燕在科创板6周年演讲时所说:“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华熙生物的科创之路,是中国生物科技产业攀登世界高峰的缩影。这家企业突破了“玻尿酸龙头”的单一标签,展现出以底层科技驱动、贯通全链条、致力于提升人类健康寿命的科技平台企业的雄心和格局。重仓中试、布局糖科学、定义“健康寿命”,其希望在于对科技笃定的投入、对全产业链的掌控、以及对“让每个生命都鲜活”初心的坚守。
当科技创新真正服务于人类对健康长寿的本质追求,“健康是文明”的理念才能照进现实。这才是华熙生物的真相。其行大道、致未来不仅关乎一家中国企业致力于长期主义的成长,更关乎我们中国民族企业能否共同抵达那片生命健康的新大陆,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自我超越: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中国速度”
合成生物学被视为继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人类基因组计划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华熙生物从引领透明质酸三次技术革命到深耕合成生物领域并取得突破,皆源于其对自我革命的深刻洞察。
从鸡冠提取到微生物发酵,再到合成生物精准制造,透明质酸的三次技术革命见证了华熙生物的技术迭代。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华熙生物将透明质酸发酵产率提升至70g/L,较传统方法提高4倍以上,同时减少60%-75%的能源消耗。这种技术突破不仅巩固了华熙生物全球玻尿酸原料市场52.7%的绝对份额,更将产品应用从医美拓展至肿瘤辅助治疗、干眼症修复等生命健康领域。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华熙生物累计投入近30亿元打造的天津中试成果转化中心。这个占地3万平方米、拥有64条生产线的平台,通过“模块化”和“抽屉式”设计,将菌种构建到产业化的周期从2-3年压缩至3个月。截至2023年,该平台已推动超纯麦角硫因、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等132项原料及合成生物项目落地,成为行业技术转化的“高速公路”,成为赋能企业成长和行业发展。
突破标签:为生命健康提供硬核解决方案
外界对华熙生物的认知,常被“玻尿酸”、“医美”、“化妆品”等关键词锚定。赵燕在演讲中对此进行了清晰的战略纠偏:“我们致力于通过生物科技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健康生命长度……是为生命健康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这绝非简单的口号转换,而是华熙生物核心定位的战略升维。
华熙生物以透明质酸为基并做到全球规模第一,其深层逻辑在于透明质酸作为糖胺聚糖的代表,是揭示细胞外基质与衰老进程关联的关键物质。从裸鼹鼠实验中透明质酸含量与长寿的正相关性,到其在细胞衰老干预中的核心作用,华熙生物对透明质酸的研究早已超越了“补水保湿”的表层应用,直指“衰老干预”这一生命健康领域的终极内核。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超越自我式的自我革命都是最难的。当然,在同行业竞争中,那些两眼只知道对标竞品或者对手的人或者企业,即便胜出也算不得什么。因为他们这样盯着盯着,就会慢慢忘记初衷,深陷内卷而无法自拔。只有放眼全球,放眼未来,对标全行业物理极限的人才是真英雄。这种对科学本质的深度洞察和持续探索,奠定了华熙生物区别于普通“美丽经济”企业的硬核底色。
毋庸置疑的是,在赵燕的领导下,华熙生物已依托透明质酸研究中积累的全球领先的发酵与纯化工艺、主导多国药典标准制定的超级能力,将视野扩展至更广阔的糖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再生医学领域,目标直指“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健康生命长度”更有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叙事。
锻造壁垒:全产业链构筑合成生物“护城河”
在生物科技领域,华熙生物最鲜明的标签是“全产业链”提供生命健康解决方案。赵燕在演讲中多次强调这一独特优势:“从底层技术研发、菌种构建、发酵生产,到中试转化、终端产品开发及市场应用”,覆盖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转化—市场服务”的完整链条。这种能力在高度复杂且转化艰难的合成生物领域,构成了难以逾越的核心壁垒。
华熙生物内部900余人的庞大研发团队,与全球20多家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确保了“从0到1”原始创新的持续涌现。华熙生物对科技的投入不仅在于应用开发,更在于对基础科学的前沿探索,为长远发展埋下种子。
全产业链布局带来的协同效应在中试平台上尤为显著。当高校科研团队完成菌种构建后,华熙生物的中试平台可快速完成工艺优化、稳定性验证等环节,最终实现规模化生产。这种“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不仅降低了技术转化风险,更将华熙生物从单一产品企业升级为行业赋能平台。
在华熙生物的技术布局中,糖生物学是另一个核心领域。华熙生物的糖生物学研究始于透明质酸。他们通过解析其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机制,开发出超高分子量透明质酸,在裸鼹鼠实验中证实其延缓衰老的核心作用。这一发现不仅颠覆了透明质酸“补水”的传统认知,更将其应用延伸至阿尔茨海默症干预等前沿领域。
科技价值的终极出口是市场与品牌的打造。华熙生物打通了从B2B原料到B2C终端品牌的通道。这种“既卖铲子也淘金”的模式,使其能快速将技术突破转化为市场感知,并通过终端品牌建设反哺科技价值认知,形成“科学-技术-产品-品牌”的闭环。其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等“三链重构”,与科技力、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服务力等“五力合一”的运营逻辑,核心在于以科技力驱动全链条价值实现,最终构建穿越周期的长期主义价值链。
华熙生物通过数字化供应链优化生产效率,建设“黑灯工厂”实现智能化制造;在功能性护肤领域调整产品结构,推出“润致・格格”等医美新品;同时加大再生医学、功能性食品等新兴业务投入。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华熙生物战略性创新业务投入超1亿元。随着海南再生医学实验室等平台的建设,华熙生物将打开抗衰老、组织修复等千亿级市场空间。
锚定未来:以“健康寿命”重新定义生命
赵燕在演讲中提出了极具人文关怀和产业高度的理念:“健康是文明”。这绝非空谈,而是华熙生物一切科技创新指向的终极目标:攻克人类衰老干预难题,实现“有质量的长寿”。她清晰地解构了“寿命”的维度,理论寿命(100-150岁)、实际寿命(中国约78岁)、以及最关键的“健康寿命”。
华熙生物的解决方案聚焦“治未病”。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各类生物活性物质,可清除细胞内自由基、优化线粒体功能,从分子层面延缓衰老。其倡导的“健康是文明”理念,更将健康管理从疾病治疗转向主动干预,例如通过检测细胞外基质状态,提前预警衰老风险并制定个性化方案。
华熙生物未来的战略布局正是围绕缩小理论寿命与实际寿命、提升健康寿命展开:
一是底层支撑:合成生物平台。依托在透明质酸产业化中积累的合成生物技术,华熙生物已具备高效、绿色地规模化生产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能力,为衰老干预提供物质基础。
二是科学路径:全链条衰老干预。研究视野覆盖从细胞外基质、细胞间通讯到细胞内环境的全链条,旨在优化细胞生存环境,激活人体自身细胞的“再生”潜力,而非依赖外源干细胞。
三是产业转化:多场景落地。技术成果不仅应用于医美、护肤,更延伸至医疗、功能性食品等广阔的生命健康场景,践行“预防为主”的主动健康管理理念。
“健康是文明”这种理念在国际化布局中也将得到延伸。华熙生物在美、法、日等国设立子公司,将中国糖生物学研究成果推向全球,并通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案例展示绿色制造实践。2024年,其“Bloomage Biotechnology Advocates For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项目入选联合国优秀案例,标志着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开始参与全球健康治理。
六年前,科创板一声锣响,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变革。作为首批登陆科创板的“硬核”企业之一,华熙生物以“合成生物”之名,开启了与“支持科技创新”使命的同频共振之旅。六年后的今天,站在科创板开市六周年的节点,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的演讲,不仅是一份响亮的成绩单,更是一份以科技创新重塑生命健康未来的宣言书,它揭示了一条从透明质酸出发,以合成生物为引擎,贯通全产业链的生命科技攀登路径。
企业家精神就是要在不确定性中锚定确定性,赵燕站在科创板六周年的节点,带领华熙生物的发展轨迹揭示了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深层变革。尽管面临短期业绩压力,但其构建的合成生物全产业链、糖生物学技术壁垒、中试转化平台等核心能力,已为华熙生物长期发展埋下伏笔。
正如赵燕演讲中所说:做好自己的事,关键在于“事上磨炼、知行合一”。在合成生物、抗衰老等赛道的加持下,相信华熙生物有望在第二个六年的周期中,从技术领先者升级为产业定义者,为全球生物科技产业提供“中国智慧”。
(本文作者为财经作家江湖散人,著有多部财经著作。)
标题:华熙真相:华熙生物以合成生物与全产业链铸就生物科技 “中国力量”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7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