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拿到的是渡江之战胜利后,他去照相馆拍的照片。
参加纪念活动的老兵
94岁的陈运回忆起当时。 晨报记者李远波摄影
王启富手里拿着野战医院功臣们的照片。
袁文明捐赠的立功证书和军毯。
1949年4月21日,决定中国命运的渡江之战在长江畔召开。 70多年来,这场战斗是所有经历者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4月20日,渡江战役纪念馆举办了纪念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的活动,许多参加渡江战役的老战士参加了活动。 他们回忆了连日记者来访的几位渡江战役的经历和那年的岁月。 合肥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储祥林告诉记者,安徽人民全力支援前线,营造渡江战役千帆竞争的场面,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鸭子水上练兵学习划船
渡江战役纪念馆里珍藏着有70多年历史的扁担。 这条长约2米、全身发黑的扁担是今年87岁的汪型捐赠给渡江战役纪念馆的。 那不仅是战争中帮助王耀全家逃了两次,也是他父亲参加渡江战役的证明。
1949年,渡江战役打响时,王耀才的父亲作为县游击队队长兼机枪士参加了战斗。 这个扁担是当时他支援前线和运送弹药的工具。 王耀和父亲一起参加渡江战役时未满17岁,年纪小,被安排当通讯员。
汪回忆说,渡江战役前夕,没有渡江的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人听说长江无风三尺浪江中有危滩… … 这让有点不会游泳的士兵承受了精神负担。 为此,辅导员带着士兵们来到河边进行实地调查。 长江不是无风三尺波,而且拜访了在河里航行的渔民,普及了长江的相关知识,打消了士兵们的疑虑。
汪耀才说,部队还有多名北方士兵,大多不知道水性,晕船。 为了胜利渡江,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他们利用当时驻地附近的水网地带,租用了几艘挖泥的小船,要求可以开展水上训练,划船,撑船,不晕船。 另外,为了提高抵抗河水和晕船的恐惧的能力,他还训练着在小河里划船。 四月还很冷,中午辅导员让会游泳的士兵做技术指导,教战友们练习游泳。 老人想起了那激情的岁月,至今仍热血沸腾。
半个小时越过天险,遇到了敌人的巡逻舰
1949年4月21日,鉴于国民党政府拒绝签署和平协定,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了《进军全国的命令》。 从20日晚开始,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东至江阴,西至九江湖口,在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强行穿越长江天险。
今年93岁的孔令科告诉记者,在渡江战役中,当时他所在的3大队8连为渡江冲锋,他所在的队伍为连队冲锋。 这个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因为光荣越过河流,接近解放整个中国,困难是第一次坐船打仗,其实内心也很不安。 孔令科想起来了。
4月20日漆黑的夜晚,孔令科和战友们乘坐木帆船,满载近40人,3个班各配置1挺机枪,登陆准备地点在芜湖荻港和黄善桥之间。 那天晚上很安静,我们不能说话。 安静不像发生战争的战场。 孔科说。
起航后,木船全力向对岸前进,与陆地不同,江面上没有地形和障碍物,遭到敌人机枪的扫射和炮击,但孔令科和战友们毫不畏惧,奋力前进。 但是,当船到了河的中心时,突然遇到了敌军的巡逻舰。 恐慌之余,孔令科看到敌舰没有发现突击连,还是突击连船太多,当时没有正面交火,巡逻舰就悄悄地逃跑了。
不久,孔令科看到突击部队登陆的上空,举起了三枚红色信号弹。 这标志着我军渡江第一梯队冲破长江天险,胜利占领南岸。 国民党反动派吹嘘的固若金汤,万全的长江防线,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就被打破了。
成功后,孔令科看到身前被我军炮火击中的敌人堡垒、军营还在冒着浓烟,身后江中船桅如林,无数红旗展开,无数战友向突破口涌来,迅速突击敌人前沿阵地,占领黄善桥镇。 在芜湖湾,他们与国民党20军展开激战,歼灭敌军1万人。
上岸后,发现敌军赶快逃跑了
为了救渡江中的伤员,我们直到第二天晚上才渡江。 近日,86岁的渡江战争老兵王启富讲述了他的岁月。
在家里,王启富保存了很多旧照片,其中他最擅长的是野战医院功臣的照片。 照片中,王启富戴着大红花,意志消沉。 70年前,他是野战医院的医务兵,随大部队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成为野战医院的功臣之一。
作为医疗兵,王启富渡江时作为大部队的第二批渡江。 尽管当时渡江的人很多,但是每个人的身体都有规律,速度非常快。 王启富回忆说,渡江过程中没有遇到敌人的强力阻截,只有一小撮敌人的暗堡还在吐出火舌,试图阻止我军登陆。 虽然很多人都离开了,但直到后来靠岸,才发现在强大的攻势下,对方的大部队溃不成军,放弃了抵抗逃走了。
王启富记得渡江后,从野战医院送来的伤员少了。 部队顺利解放了杭州。 还没来得及休息,徒步走了五天上海。 上海解放后,部队进入上海市内,沿途是欢呼声的人群,市民们唱歌、打鼓,迎接解放军。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大城市,匆匆看了一眼洋房,又跟着部队继续前进。 王启富说。
想起那年烽火岁月,王启富曾经写过一首诗,四月南风大麦黄、万里天险并列战场,雄师劲旅斗志高昂,号召力过江。 王启富告诉记者,渡江战役彻底打破了蒋介石在长江划定边界治疗的企图。 这是我参加过的最伟大最光荣的战斗之一。
受枪伤救伤员呕心沥血立下战功
今年91岁的袁文明是第三野战军第六野战医院干部训练队的学生。 他告诉记者,渡江战役爆发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冲破千里长江天堑,冲杀势如破竹,横扫江南顽强抵抗的敌人,部队推进速度很快。
但是,由于当时天气多雨,大量伤员滞留需要治疗,袁文和干训队的同志们在从江苏江阴成功登陆后,立即投入到抢救伤员的紧张战斗中,日夜穿梭于担架队和医疗队之间,展开了组织和协调工作。 白天要运送伤员,晚上要掩埋牺牲的战友。
袁文明回忆说,5月12日,上海解放之战开始后,大批伤员迅速撤离战场实施急救。 袁文明率领担架队和医疗队战友冒着枪林弹雨在阵地上运送伤员,进行救援,救了多名战友的命。
在以前的战斗中,袁文因为受了重伤,在住院治疗中没能取出体内的一些弹片,加上连日的过劳,枪伤复发,经口吐血倒在了急救现场。 袁文明说,想到当时战斗在一线的战友们经常流血牺牲,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旧伤。 袁文明也为了在战场上不怕牺牲、不顾疲劳、勇敢抢救伤员的表现,最终荣膺三等功,颁发了立功证书。
在纪念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的活动中,袁文将自己渡江战役的功绩证书捐赠给了渡江战役纪念馆。 珍藏了70年的立功证记录了那场举世瞩目的战役,也鉴定了解放军为新中国成立所作的英勇贡献。
他在战火的硝烟中忙碌地周旋
现在住在巢湖的今年94岁的陈运,在渡江战役中执行了特殊的任务。 当时在江北支前司令部驻地无为县开城,被任命为渡江支前工作人员参谋。 组织安排他负责部队伙食改善和渡江兵马粮草统计和员工安排。
陈运说,解放军使用租船过河的方法,这些渡船都是从河里租的,渡江任务完成后,再把这些船上的东西放回原主。
因为船上的踏板不够,召集了民间许多木工,在现场做了踏板。 再不够的话,就让江边人家的门全部下来,加工成跳板。 解放军租用大门时,向人民做出了承诺。 战争结束后,归还大门,找不到大门,在木材上重新建造大门。
当时,驻扎在江边的部队特别多,一部分进行了军事训练,一部分运送了饲料。 国民党的飞机有时成群结队地轰炸在江北沿江一带,一群几十架。
真正的渡江只有一个晚上,当时地利很齐全。 本来有南风,渡江时,突然刮起北风,船夫们喊道,解放军上了南岸。 陈运说,过河时,照明弹照得河面发白,如同白昼。 放眼望去,整条河都是渡轮。 我们目睹了解放军大炮一响,江南那边许多建筑物都放声倒下。 渡河的军队势如破竹,不出许多大事就解放了江南。
渡江战役胜利后,陈运还清了以前群众上交的粮食、木材等,把剩下的财产和账本全部还清后,加入了匪帮工作队,在巢湖一带展开了匪帮工作。
安徽百万人民在前面筑千帆竞逐
7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的千里长江,发动了世界闻名的渡江之战,以腐朽之势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
合肥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储祥林告诉记者,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是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引发的又一次伟大战役。 战斗从1949年4月20日20点开始,持续到6月2日,历时4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3万多人。
渡江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引水治江的企图。 祥林说,在伟大的渡江战役中,安徽处于重要地位。 百万大军穿越的千里江面上皖江八百里。 以及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渡江战役总前委员会驻扎在蚌埠孙家圩和合肥瑶岗。 因为这个安徽省是渡江战役指挥中心的所在地,也是渡江战役的主战场。
当时,许多当地农民纷纷取出家中的木材建造新船,有人自愿奉献个人船,也有人连船支前。 另外,许多农民自发到连队教士兵造船、修船、扎木筏、造木筏等,处理了船工不足的困难。 祥林说,安徽百万人民全力支援渡江战争前线,奠定了渡江战争千帆竞争壮观场面的基础,为取得渡江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标题:【要闻】合肥举办纪念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活动 有老兵捐出立功证书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