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记者大冈摄影
全传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east )控制大厅记者大冈拍摄
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记者李亚朝摄
中科美联新闻技术有限企业员工展示人脸识别总线管理系统。 记者大冈摄影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记者大冈摄影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生物医学光学创新小组记者大冈摄影
是伟大的作者,是历史的关键节点,总是谱写有影响力的壮丽篇章。 年4月24日至27日,习主席访问安徽,对合肥创新快速发展提出了重要指示:合肥这个地方培养了人,培养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一片创新的天地。 希望大家更严厉,更上一层楼。
创新是合肥闪耀的名片。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 三年来,合肥借力学校城共建,为城市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而且,一系列养人政策的出台,使合肥形成了强大的人才磁场。
拒绝大众的流向,方为江海。 合肥积极汇聚天下英才,让他们施展才华,为城市美好未来不断汇聚智慧和力量。 合肥建设快速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天下英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 在合肥这片热土上,创新恰逢其时,创业正适合其势。
产业创新会引发人才基础
4月14日,第17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公布了年吸引力中海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结果。 合肥连续两年位居第三,仅次于上海、北京。 据悉,这是国内唯一由外籍人士完全参与评选的引智中国城市排行榜,目的是通过外国人才在中国的工作、生活及相关政策环境等指标,调查中国各主要城市对中国外国专家的吸引力。
4月24日,位于合肥的全国首个以创新为主题的会场安徽创新馆正式开馆。 位于展馆内积分布局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展览厅,集中展示了量子新闻、融合新能源等科学装置,汇聚了1000多个创新项目。 未来,安徽创新馆将承担交易对接、全球道演和创新孵化的功能,成为安徽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基地和支点。
目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经展开框架,滨湖科学城正式挂牌,培育创新平台,辅以产业快速发展的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表彰。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为3.24%,居全国省会第二位,入选全球科研城市50强。 2+8+n+3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类脑实验室等科学装置和创新平台建设进展顺利,东方超环1亿度等离子体运行、18个量子位纠缠等创新成果屡创纪录
另外,创新产业不断升级。 合肥已经建成2个国家级、6个省级、4个市级战新集聚快速发展基地(试点),智能语音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养试点。 国家高新技术公司突破2000户,江淮大众、京东方10.5代线、晶合12英寸晶圆、通威2.3gw高效晶硅电池、江汽来等标志性项目加速推进,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占全国13%。
大院集中力量培育人才沃土
人才培养高校的辅助力量。 现在,养人合肥也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方热土。 自1970年中国科大南迁合肥以来,一城一校相伴相生、休戚相关。 多年来,合肥与中国科大市学校合作,在各方面推进了人才工作,培养了大量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和新闻等行业人才。 中国科大与合肥市多次联合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活动。 例如合肥大师论坛与诺奖获得者的面对面等。
4月19日,中国科大第三届墨子论坛在合肥召开。 该论坛每年连续举办两次,世界各地的500名青年俊才参加。 这次论坛汇集了国内外各行业的350名优秀中国青年学者热情报名。
在参加现场,2001年从中国科大毕业的参加者时隔18年来到合肥,发现整个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科学技术创新赋予了合肥新能源,这里许多大科学装置、实验平台、实验项目对世界科学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科大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从在合大、安大等肥高校持续发力,到北大、清华、北航等名校都是肥建研究机构,作为科教之城,目前的合肥已经借力学校城为城市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年9月,安徽大学和合肥市共建安大网络学院,对网络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新的探索。 作为我省唯一的网络学院,目前设有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电子商务等4个本科专业。 年,安徽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行列,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列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此外,合肥工业大学也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人才培养。 去年,该校科研经费已突破4亿元,批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3个,居国内高校前50位。 授权专利达到721件,居一流学科建设大学专利授权量的第18位。
人才培养政策造就人才磁场
积水鱼聚,树木茂盛鸟聚。 干事的创业离不开持续的政策支持。 引进人才既需要一见钟情,也需要&lsquo。日生情。 中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宋国权作了如下陈述。
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建设凝聚力全球影响力较大的人才高地、创新之都,合肥市于年6月出台人才政策20条,直接与沪杭等一线城市抗衡。 年4月26日,又出台了《进一步支持人才搞活创业的若干政策》和7个实施细则(简称人才新政8条)。 如果说前者的政策是为了吸引人才,那么后者的政策就是为了培养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实施基础成长计划,扩大人才能力提高途径,加强创业资金支持,提高安居保障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诸多利益政策,强调正确引进,强化人的实效,
科美联新闻技术有限企业吴仲城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8岁。 他们开发的公交管理和公务旅行云服务平台将网约车模式引入公务车,开创了公务车云时代,产品已覆盖全国18个省市。 如果不是在合肥市设立的天使基金关键时刻拖累我们,我的企业就会‘ 萎了。 谈起创业经历,吴仲城至今仍心存感激。 年,合肥市设立了面向中小企业的天使基金,年,吴仲城获得400万元投资,其后新增1000万元。 这笔投资使他度过了黎明前的黑暗,事业如日中天。
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创新人才的磁吸引力,合肥向人才政策投入真金白银。 年财政累计兑现各类人才政策条款1.28亿元,安排技能专项资金5.4亿元,主要开展博士后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科研项目资助22家博士后职工科研项目800万元,23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研项目 大幅提高车站博士后生活补助,提高到2万元人均每年4万元人均每年,并对97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发放生活补助388万元。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促进人才顺利有序流动,首次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奖补,发放奖补资金914.9万元。 拓宽能力提升渠道,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途径,安排资金1400余万元,开始培养社会服务人才15000多人的首届市政府特殊津贴人选,共选拔44人为市政府特殊津贴人选,按规定每人1.8万元
为了落实面对面审批和最多一次的承诺,我市建立了一体化的人才服务智慧平台,建立了人才购房资格认定、租房补贴申报等业务,全面接入安徽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纸质文件电子化转换,实现业务开通。 提供支付为一体的全流程网上服务,减少对人才的描述,简化工作流程,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数据显示,合肥现有高校56所,在校生60多万人,拥有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中央驻肥科研机构8所,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400所,院士从业站59所,博士后从业站112所,肥料服务两所。 目前全市已聚集各类人才176.1万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86万人。
未来,合肥将继续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创业环境、科研环境,帮助各类人才在合肥找到自己的舞台,为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 本报记者李想·;
标题:【要闻】革新创业培沃土 家有梧桐凤自栖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xwzx/2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