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507字,读完约14分钟
信息概要
伴随,齐心合力,共生共荣。
整合科技资源,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联合发布,人才新闻联合共享。 推进4个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建立快速发展优势共享机制……在昨天举行的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八次会议上,合肥、淮南、六安、滁州、芜湖、鞍山、桐城等7个市先后建立了科技、旅游、人才、商贸、工业、桐城等7个城市。
创新、合作、共赢。 合肥都市圈兄弟城市互不相容,携手共跑,将创造和谱写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传说,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科学技术交流
整合科技资源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七市反复提出“注重创新机制、特征互补、资源共享、实效性,谋求快速发展”的大致情况是:充分统一合肥都市圈城市科技资源,凝聚创新要素,增强创新功能,提高合作水平,扩大合作行业,建立长时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核心竞争力的
各市科技主管部门加强新闻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服务理念、事业思路、事业做法。 并建立了联系制度,各市科技主管部门分别明确由一位分管领导负责实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由专门机构负责合作具体事务,定期互相拜访交流。
对比公司的技术诉求,各市架起桥梁,联系相关科研院所和公司,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并由各市所在地院、公司围绕各自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展开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联席机制,不定期邀请领域专家,多行业、多层次开展研讨会,发展脉络领域,促进共同快速发展。
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将进一步加强。 在各地建立科技交流合作平台,逐一发挥各市科技服务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共同举办各类成果交易会、科技金融对接会、科技研讨会等活动开展交流与合作。 并拓宽人才交流渠道,相互派遣科技(管理)人员,鼓励科技人员异地科技咨询、合作研究、项目联合开发等活动,吸引公共空间、科技公司孵化器等新平台加强交流合作。
环境保护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七市大力弘扬生态环境文化,积极开展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人居等方面的试点,丰富生态文明的创造内涵,加强生态文明创造的新闻信息的表达和交流合作,赢得国家越来越多的支持,推进合肥都市圈的生态文明建设。
各市建立联合监测和预警机制,开展跨境河流边界剖面联合监测,建立共享环境监测新闻的会商机制,开展行政区域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联席会商制度,建立行政区信访中介处协商解决的联合执法和交叉执法机制, 建立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紧急联动机制,建立共同应对区域突发生态环境问题的环境舆论收集、研判和处置机制,加强环境舆论引导比较有效性的区域环境保护推广教育合作机制,共同开展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推广活动,
各地联合防治汽车污染,设定统一的二手车入户准入标准,禁止黄标车相互转会,到今年年底基本淘汰所有黄标车。 并加快汽车环保检测在线监测,实施统一的简易工况法检测车辆。 区域内各市大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解决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加强协调,形成较为有效的联合防控和联合治理机制,共同推进区域环境整体改善。
另外,各地建立区域环保科技交流平台,在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防雾霾、汽车尾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解决与处置等方面加强技术交流,共享科研成果,支持区域内环保公司、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咨询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
旅行合作
开展旅游联合营销推进圈内市民相互旅游
各地以市场营销联盟为平台,以长三角等共同用户市场,以及京沪、合福、沪汉蓉、宁安等高铁旅游走廊为中心,联合组团到高铁枢纽城市、要点客源城市开展旅游促销活动。 以合肥都市圈地区整体名义共同参加国内外重大旅游展会,设计合肥都市圈统一的旅游形象、旅游标志和旅游口号,打造区域旅游企业品牌,扩大合肥都市圈区域旅游知名度。
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七市在旅游资源、旅游客源等方面发挥互补性强的特点,共同开发区域内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康体养生、研究旅游、露营、生态旅游、红色教育和文化娱乐等主题旅游产品,打造合肥都市圈精品旅游、自驾游线路 并共同开展主要客源市场游客、媒体采风踩线活动,合肥都市圈游客相互踩线,推进积分旅游景区圈内市民门票优惠活动,开展合肥都市圈市民相互旅游。
各市提供完善的旅游交通服务,逐一发挥各地集散中心的功能,相互支持旅游集散中心和主要景区(点)之间的旅游专线公交开通,鼓励旅行社开通区域内的旅游直通车。 围绕企业品牌路线、特色产品,制作合肥都市圈旅游自用手册、自由行攻略等推广品,利用各市旅游咨询中心、集散中心、主要景区(点)、星级酒店(酒店),进行都市圈旅游
七市多次举办“资源互享、市场共建、企业品牌联合塑造”,积极支持和参加对方举办的大型旅游节庆会展,打造合肥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等会展企业品牌,快速发展旅游商品,促进旅游资费。 此外,多次送客,共同创立合肥车营大赛、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淮南豆腐欢乐汇、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和芜湖臭山牡丹节等地域旅游节庆企业品牌。
人才共享
人才要求联合发布和分享人才新闻
各市之间根据实际业务需要相互派遣优秀干部担任职务,担任职务的人数和对象由各市协商,担任职务的时间通常为2个月左右。 担任职务的干部在职务期间的住宿费、差旅费等,由派遣市承担。 担任职务的干部由派遣市和担任职务的市共同管理,以担任职务的市为主,派遣市的协助。 干部职务期满后,职市事实上负责鉴定职务干部的表现情况,并向派遣市组织部门提交个人资料。
七市建立人才诉求共享机制,推进人才诉求的联合发布、优秀人才新闻的相互共享。 今年7月将联合举办“年合肥都市圈7市人才招聘会”,将开通网上招聘渠道。 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在200家以上,招聘岗位在1800家以上。 市里组织了3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300多个招聘岗位。
各市发挥各教育资源的特点,结合七市党校主体班次、主题班次情况在对方市开展异地教育实践。 培训对象为各市县处级领导干部、乡科级领导干部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课堂讲授、现场教学、交流探讨等。 学生由各市组织部门转学,由主办单位市委党校负责异地教育计划的执行。 此外,各市将各组织10名小学、中学、高中不同层次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分别开展其他市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参观交流活动。
商业贸易迅速发展
建立快速高效的新闻渠道建立出口基地(集群)
七市积极促进各地人才、科技、新闻、资金、产业等特色市场资源的共享融合,逐步发挥资源最大效益,推进区域商贸一体化新闻平台建设,构建各地商贸公司、商务部门、领域协会之间快捷高效的新闻渠道
完全利用各市交通、产业、资源特点,推进各地快速发展需求、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高、布局合理的现代化物流园区、基地建设。 探索建立区域间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协同机制,建立圈内标准循环共享体系。 自行建设或利用第三方EC平台,组织圈内各地电子商务,共同开展网络销售活动,扩大各市特色产品的网上销售份额,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品牌。
加强在文博会、农业产业化交易会、羽博会、山水文化节、中国豆腐文化节等经贸展会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扩大会展活动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根据各市进出口贸易的实际,加强圈内“贸易工农一体化”的合作,实现资源特点的互补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出口。 比较有效地整合各市特色出口产业,促进科学分工合作,加快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的形成,协助建设出口基地(集群)。
工业合作
推进四大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建立快速发展优势共享机制
七市牢牢确立加快发展的主基调,力求通过准确定位、优化布局,以转型快速发展引领经济新常态,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主导产业分工与合作体系。
今年,七市推进了高端装备产业、家电产业、汽车产业、电子报产业等四大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建立并完善了产业链合作体系:机器人、轨道交通、高端数控机床、精密制造、煤炭机械装备、通用电气等 依托合肥、滁州“中国家电产业基地”和芜湖、鞍山家电产业基地,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型、高效节能型、新闻智能型和个性化家电产品。 以奇瑞、江淮、华菱星马等骨干汽车公司为龙头,快速发展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 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软件、量子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电子专用设备、数字音视频等为重点,构建世界级的电子新闻产业集群。
7市构建核心快速发展带。 推进合六工业走廊、合淮工业走廊、合楚工业走廊等核心快速发展带的建设,构建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平台。 发挥工业走廊互联互通作用,促进公司间交流合作,共建园区合作,建立产业链互补快速发展的纽带。
七市积极探索产业快速发展的优势共享机制,促进区域产业集聚,推进重大项目绿色转移。 继续探索共建园区,有条件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跨区共建合作园区,共同积极争取共享的政策,促进产业集聚区健康快速发展。
农业迅速发展
共建供应肥料蔬菜基地打造农产品企业品牌
七市将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宣传应用,加强技术集成配套,促进品种转型,优化蔬菜区域种植结构,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区域农业效率、集约化、产业化快速发展。
共同建设供应肥料的蔬菜基地。 在区域内共建蔬菜快速发展基地,保障城市供给,逐步扩大共建区域和共建项目。 对已经签订共建项目的市,根据《合肥经济圈合作共建供肥蔬菜基地项目和资金操作规程》和各市承担的合作共建供肥蔬菜基地任务,进行项目申报、立项审批、建设实施、组织检查、补充现金奖等。
打造农产品企业品牌。 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企业品牌创造,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重视农产品企业品牌创造,着力建设在地区内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产品企业品牌。
共同开展农产品交易博览会。 依托每年的中国安徽(合肥)名优农产品及农业产业化交易会等展会活动,共同开展合肥都市圈各市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合作。 整合区域内高质量资源,共同构建精品休闲农业点和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实现互利互惠、资源共享,开展“促进一二三生产融合快速发展”的经验探讨和相互学习的相互促进活动。
交通运输
加快互联互通步伐提高一体化水平
七市将统筹推进公路、水路建设,在公共交通、管理超限运输、城市和一卡通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快交通运输行业互联互通的步伐,提高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为合肥都市圈的扩大和升级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高速公路方面,各市以保障服务业主为单位推进德上高速、合宁、合巢芜、合六高速扩建工程、滇新高速(滁州至淮南段)、g42s岳武高速东延线、淮高速和合肥至霍邱沿高速公路、合六南部高速等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和建设工程。 合肥、滁州市共同加快了从明光到巢湖的高速建设。
加快国道6条项目的建设。 g329 (合肥、滁州、鞍山)全长222.6公里,今年从合肥段店口到定远界43公里全面开工建设,其余公路完成前期工作。 滁州段将继续推进前期事业。 鞍山段完成前期工作。 g312 (合肥、滁州)全长125公里,今年合肥段完成了前期工作。 滁州段推进前期的事业。 g206 (淮南、合肥、六安、桐城)全长219.9公里,今年合肥段开工建设,吴山至岗集3公里的一期工程开通。 六安段完成洞集至小关段23公里路基工程桐城段全面开工建设淮南段完成项目施工图设计。 g346 (六安、合肥、鞍山)全长约106.5公里,今年六安段完成了舒城五显至金安区毛坦厂15.5公里的路基工程,开始建设舒城军埠段6公里的一级公路。 合肥段开始建设。 g237 (六安、淮南)全长32公里,今年六安段建成了合六叶高速公路六安北相连通至农科所3.5公里的一级公路。 从淮南段寿县九龙到堰口开始建设。 g328 (淮南、滁州)全长180.5公里,今年淮南寿县段建成后可以报批的滁州段将推进前期事业。
十条加快省道项目建设。 s330 (六安、合肥、芜湖)全长83公里,今年六安段将与合肥段一起规划设计,以年内开工为目标。 芜湖市推进前期事业。 s451 (合肥、芜湖)全长39公里。 今年合肥段完成前期工作,目标是年内开工。 芜湖市以启动国内链接前期研究事业为目标。 s231 (合肥、桐城)路线全长约37.24公里,今年合肥段将开工建设。 桐城段完成前期工作。 s324 (六安、淮南)全长114.8公里,今年六安段完成了施工照片文章的撰写。 从淮南段安丰到隐贤开始前期的业务。 s325 (六安、淮南)全长68.5公里,今年六安段开工建设。 从淮南县三觉到高刘段开始前期工作。 s240 (六安、淮南)全长39.9公里,今年六安段完成后可以获得批准。 淮南段让寿县茶庵运转到三觉前期。 s236 (淮南、合肥、六安)全长80.8公里,今年淮南段开工建设。 合肥段开始前期工作。 六安段完成工程图像文字的制作。 s328 (鞍山、合肥)全长58.4公里,今年鞍山段开通的合肥段将开始前期业务。 s218 (合肥、芜湖)全长72.1公里,今年合肥段开始了前期的工作。 芜湖开始了35.9公里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 s102 (合肥、淮南)全长52.9公里,今年从合肥段合水路左店到水湖完成了主体工程,乌曹路一期完成了前期工作,目标是建设。 淮南段建成大孤山至凤台淮河二桥段一期工程。
在水运航线方面,协议提出要保障江淮运河建设,推进杭口河、丰乐河航道升级改造,加快窑河至高塘湖复航工程前期工作进度。 在公共交通方面,研究开通合肥西客站至淮南新桥国际产业园、合肥至六安的公交线路。 推进圈内城市公交“一卡通”的互联互通。 本报记者华新红许超众
标题:“心手相牵书写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新传奇”
地址:http://www.0551qiaojia.com/hfjj/34249.html